運動員的家,健康舒活宅
本案對應基地原有大樹資源,於基地西南角設置街角廣場,除預留空地外,並將基地西側既有水黃皮及榕樹群約26 棵大樹保留。大樹與文化一路之間規劃為大樹入口廣場,除與街角廣場相接外,映入眼簾的是種植水生植物之景觀生態池與活動草皮;背景則為混植喬木森林區,延續至基地東側樹林,使整座社區猶如在綠色公園之中。此外,全區透過中央監控系統進行環境監控、能源管理、社區安防,各戶還可透過室內的主機與社區網路連結,獲得各種便利服務,成為國內智慧住宅的設計標竿。
順應基地紋理的配置,提供生物多樣性的中央公園
延續土地紋理原有之生態軌跡,從東南向河谷向西北方延伸,中央開放大片綠地。保留榕樹群及水黃皮林帶,形塑綠蔭入口廣場,並混植台灣原生喬木及誘鳥誘蝶的草花,利用生態池滯洪創造生態多樣性。建築物的屋頂預留都市農園之可能性,提倡自耕自食。
以人為本的綠色步道系統,創造最大的基地保水率
整合現有步道系統,找回原有社區森林野趣。因法令要求之停車數量極大,但人工地盤仍盡量覆土綠化維持滯洪,景觀面磚底下埋設清碎石及透水管,讓硬質鋪面也可兼具透水、保水與蓄洪的功能。
降低大量單元之無趣,減少量體壓迫,不穿制服的社會宅
錯列配置,高低起伏以創造建築之動態感,立面躍動錯列的彩色玻璃陽台,蘊含世大運意象。並利用材料及顏色以辨認不同單元的家。
節能舒適健康綠色宅
林口風大,所有開口採深開窗,退縮內隱的深陽台,加高之玻璃擋風板,風大雨大依然開高窗對流,公共空間明亮通風,室內盡量明管以利他日更新維修。
四肢發達,頭腦清楚的Co-Working 聰明建築
本案因智慧建築基礎設施以FTTH光纖,社區可透過有暢通無阻的網路數位服務平台分享各種便利服務,未來可透過積極社區營造,經營社區資訊整合物流、資訊流,提供E化的數位生活,此外更有環境監控、能源管理、社區安防讓居民享有高品質之「好」宅。